被時差隔開的孤島
本文起頭於 2022 年 8 月,寫到一半棄坑,最近(2023.10)才終於有心思將其補完,然而所處的環境已經有很大的不同,姑且當個那半年生活的紀錄。
來到倫敦已經快半年了,時差的問題從我入職第一天就已經困擾我很久,我一直以為有一天我可以習慣,但沒想到這種煩悶感在最近居然愈來愈嚴重,憤而發文抒發之。
在面試時1,主管跟我說,我將是他們在歐洲區的第一位同事,當時我極驚嚇於這句話背後的份量,但主管跟我說會讓我做一些我一個人也可以做的事情,我才暫且放下一連串的問號。
沒錯,我們 Team 在我入職時約快二十人;除了我以外的所有同事都在美國西岸。半年之後的情況沒有太多好轉,只多了一位新加坡的同事,其他人仍都在灣區與西雅圖。
平心而論,這份工作真的非常好。同事聰明,團隊極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薪水雖然比不上矽谷,但在歐洲也過得相當滋潤,公司的福利即使是以歐洲的標準來算都高於平均。但是說實話,我在這份工作得到的快樂程度遠輸我大學的任何一份實習。
程式工程師雖說整日與機器打交道,實際上並不如外界所想像的獨來獨往,從設計、實作、測試到發佈,各個環節無一不需要跟人協作。曾經在我們 team 有資深工程師抱怨他一周有一半的時間都在開會,由此可證。
我是剛畢業的 New Grad 而不是 Senior,並不需要參加或甚至主導那麼多的跨部門會議;然而也正是因為什麼都不懂,而更需要請教部門的前輩。從一開始的開發環境怎麼架設、讀 Codebase 時遇到哪段程式碼不懂、根據需求單開發卻發現脈絡寫得不夠詳細……等等,皆仰賴同事的回答,才能讓我的工作進行下去。
然而,隔了一片大西洋與廣闊的美國土地,帶來的是八小時的時差。我只能利用傍晚到晚上的時間與同事開會 sync 把我白天累積的各種問題一次問完,然後同事就會說,「你那邊晚了,早點休息嘿」我看了看時間,也就是晚上六點多而已。
再次的與外界所傳不符,中國公司一向以高工時、高壓力聞名,這卻並不適用我們 team。就我的觀察,當公司規模大到一定的程度時,如 Google、Meta 等擁有數萬到十數萬員工的各科技公司,企業文化本身並不一定是影響工作風氣最主要的因素,主管的領導風格、同事的工作態度,更可能決定了團隊的氛圍。
雖然我的主管(以及團隊內近一半的同事)都是中國人,但我們 team 並沒有所謂 996 的風氣,相反的大家都很尊重彼此的生活,例如前述的我晚上找他們 sync 時被要求早點休息,或者主管會為了自己的休假而取消組會,以及同事請了 18 週的陪產假等,都是團隊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的例證。
為了解決時差問題,我曾經試過幾次往後調整我的工作時間卻未果,上述的工作氛圍是阻礙之一,當團隊沒有加班的風氣時,我也不好意思在晚上還上班造成同事的壓力;其二則因為我的生理時鐘很受日照所影響,不太能習慣晚睡晚起的作息。
我的工作時間表面上從早上十點開始,到晚上七、八點下班——實際上則少得多。當我傍晚和美國同事討論完之後,隔天上班時根據前日討論的成果開始工作沒多久,就會發現有新的問題跑出來,這時我便得嘗試翻遍文檔,看看能不能幸運找出關鍵線索。大部分時候並不好運2,於是工作只能停擺,直到傍晚時分,美西的同事上線後,我的問題才得以解決,周而復始。
時日漸久,終究會對團隊的架構、程式碼有所掌握,然而程式碼審查(Code Review)是另一個大問題。我們團隊執行很嚴格的 Code Review,每個人寫的程式碼都需要有兩位工程師先後審核同意,才能上線。看起來很正常的制度加上時差卻變得有點荒謬,我白天寫 Code,到晚上等同事 Review 和給意見,然後我隔天再根據同事的意見去修改,往往一段 Code 來回便需要一星期或更久的時間才能上線,很大程度的拖慢了開發的節奏。
另外,此時(2022年8月)歐洲才剛擺脫疫情的陰霾,各公司對遠距工作仍採極寬容的政策;倫敦居大不易,地鐵、外食價格也都高得離譜,所以我過去半年也就幾次出於好玩的踏進辦公室,絕大部分時候仍在家工作。要到很久之後,我才驚覺足不出戶、缺少社交的生活加劇了孤獨感,使我更難融入這座城市、這份工作。
工時短、在家工作,再加上還不錯的薪水,集齊了三項夢幻工作的要素,諷刺的是這卻導致了我的極其不快樂。我並不是把工作擺第一的人,但因為我是以社畜身分空降英國,前半年幾乎沒有任何朋友,加上我從大三下到來英國前已經休息了整整一年,很自然的就會想要把工作當成生活主要的重心,卻始終無法得到滿足。
對工作的厭煩愈積愈多,以至於我甚至開始在一周一次的例會找各種理由請假,連續好幾次沒參加例會後,主管也在 1:1 中關心我、問我有沒有什麼事情,但我早就在過去的 1:1 中抱怨過無數次時差的問題了,主管也只能一再的向我道歉,我知道招募並不是一蹴可幾,但無法改變的現狀更加深了我的無力感。
為什麼不辭職呢?其一是這間公司、這個團隊從發給我 Offer 到我就職等了十四個月,中間還歷經了許多波折;如果我做半年、而且沒有做出太多成果的情況下辭職,一方面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道德感在束縛著我,另一方面在履歷上也不是太好看。其二,主管向我保證他會持續的面試、招募人,九月倫敦也將會有一位新的資深工程師加入,就不再會是我一人獨立工作。
至少,未來還是值得盼望的吧?
後記
一年後,隨著工作涉及的範疇變大,以及和另一位倫敦的資深工程師協作了一些專案,慢慢的,許多美國的同事也都開始常找我們來處理他們工作遇到的問題,相對前半年的孤掌難鳴、窒礙難行,現在的工作情況是好太多了。當然還有許多的其他問題,但就不在此詳述。
在 Reddit 看到有人發問,情況幾乎與我一模一樣,差別在於他是美國對接歐洲總部、以及敘述看起來並不像是新鮮人。底下有則留言說「哈哈現在你知道我們歐洲工程師的感覺了吧」,看來我遇到的情況並不是極少數呢。
如果能回到一年半前,我會嘗試做一些事情來改善處境,包含:
-
跟主管申請去總部(團隊所在地)出差,至少兩周到一個月
我一直有這樣的想法,但總覺得我一個初來乍到的新人工程師要飛去出差有點名不正言不順,直到另一位同事加入後我們才開始半年一次去灣區出差的行程。有實體與同事見面真的差很多,有機會再寫一些出差的心得。
-
調適好心態,不要在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做事倍功半的事情,去學別的技術、別的程式語言都比硬要在那邊自己鑽研團隊的文件、Codebase 要好
半年說長不長,說短嘛,也可以做很多事情了。不過這半年也不算白白浪費,至少在生活上慢慢地適應了歐洲的生活風格,認識了一些新朋友、也去了很多個國家旅遊,留待回顧文再詳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