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一上的計概課,教授提過有學長大一的寒假就去實習,當時被我們這些修課的學生當作是天方夜譚在聽,是啊,那時候的我們連計程所學的C語言都稱不上精通,怎麼可能去實習?就算到了大一下,我始終不覺得自己有能力在暑假實習,所以在四五月系上營隊徵工人的時候,我一口氣報了資訊營和宿營,當時打的算盤是把暑假都留給營隊,時不時和老友出遊或喝酒,真愜意的生活。

但連我自己都沒想到,五月以後因為系上選修課NASA的緣故,加上個人興趣,我開始不顧普物和微積分,幾乎是棄守了系上絕大部分的課程,一心一意在學寫網站和架站,最後居然獨立搞了一個看起來有聲有色,即各位現在看到的這個網站

投入了這麼多心力,我恍然發現,我好像已經具備了一些實習職缺需要的能力,恰逢NTU COOL在徵IT實習工程師,整個過程就像是被命運巨輪推著走,又像是當熱氣球的火燒到夠旺之後,飛天只是必然,否則那麼多的付出算什麼?於是我如不畏虎的小牛般去應徵了。

從面試到上班

回憶應徵過程,其實我對這個職缺是不太重視的,當時覺得暑假已經夠忙了,有沒有上這個實習的得失好像差不多(即使是寫文的當下,我仍然不知道有這個實習是好是壞),所以我履歷只是在信裡面隨便打了三四句(沒用Word,更沒用Latex)交代這個網站用了哪些工具架設。面試滿像是閒聊的,話題打轉在我的網站上,也問了我有沒有多人開發的經驗,當時我回答我正在幫忙系上的營隊一起開發python的遊戲,現在想想滿心虛的,因為後來為了實習就幾乎沒去幫忙。

上班第一天主管分發工作,如我在面試所要求的,我被分到了開發的部分。不過,在面試完之後我和一些前輩討教,他們都認為從事開發是相對比較沒前途的事情,加上我興趣也比較偏系統和維運,所以在完成指派的工作之後,重心就轉往DevOps了。

工作所做的事情,應該會寫在Tech-Blog(待架設)裡。

值得一提的是,兩次參觀台北Google,講者都分享了Google鼓勵的20%時間哲學,即員工可以自由分配上班的1/5時間做任何想做的事情,我很嚮往這種模式,所以就試著在這次實習中採用,畢竟拿人手短,我不敢肆無忌憚的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倒是每天撥了一些時間在開發之餘去研究Docker系列,效果也挺好,在完成開發的工作之後直接無縫接軌拿研究Docker完的成果來繼續工作。

同事

這次實習最大的收穫之一是認識了一群很強的人們,特別是UX(使用者體驗團隊)的同事們,他們來自各領域的系所,包含了心理、政治、電機、生傳等等,他們對工作認真的態度,必須得說讓我們IT team的感到汗顏,更不用說他們精美的簡報和強大的口語表達能力。術業有專攻,這的確是讀資訊相關科系人們的弱項,或者可以悲哀的說,這樣的能力並不受工程領域的人所重視,而外界的人也已經習慣成自然。

對於IT團隊的同事,我得誠實的說良莠不齊,有人號稱在家遠端工作,最後成果報告的時候卻什麼都說不出來;有一些人所做的東西也是普普通通,令人失望;但有幾位確實讓我佩服;然而,會有這樣的情況可能部分也因主管分發工作不是那麼理想,有前端的人才被分去做系統,難怪成果不佳。

總結

對這次實習,我內心是滿複雜的,一方面,它讓我開了眼界,學會使用生產力工具還算其次,從高中我就一直渴望著想體驗新創的環境,而NTU COOL雖然已經成立兩年,仍然有很多東西是處於剛萌芽的狀態,加上工作內容與時間都充滿彈性,作為第一份和本科系有關的工作,完全無法挑剔;再者,優越的待遇也解除了我暑假收入中斷之窘(月薪兩萬,時薪約$185);然而,在時間規劃上,它完全打亂了我暑假的計畫,使我幾乎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其他所接下的任務都完成得很坎坷,如果暑假能退掉任何一項差事,大概就不會過得這麼辛苦,然而當時已經是騎虎難下,也許最好的解法是不該接下這個實習,但大家都說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對當事人而言,有時面臨量身打造的機遇,可能也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