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請看:蛋研 (1) - 偶然

職責

活動副社,從名字就可以知道主要的職責是辦活動。雖然蛋研社的社課都在教怎麼製作甜點,同時卻也藉由很多的活動與聚會將彼此聯繫起來,這是我喜歡蛋研社遠勝於調酒社的原因之一。

在我當幹部的這一年中,我們辦了一學期一次的週1、社遊、幹部遊、迎新,暑假的蛋糕營,寒假的幹訓、寒訓,以及一個月一次的午聚。活動副社在這些活動中,會自己擔任總召,或是找適合的人擔任總召,並作為副召的角色和總召開會、協助總召處理大小事等等;另外幹部群有時候想要找樂子促進彼此交流,也會找活動副社出點子和規劃臨時性的活動,例如和咖啡社的聯合社課、跨年聚會等等。

蛋研有社員 80 人和幹部 40 人,是破百人的大社,算上前述的大大小小的活動,可想而知活動副社是一個非常充滿挑戰的工作,所幸我們這屆選了兩個活動副社,兩個人分擔工作就比較應付得來,而也是在這種環境中我得以收穫快速的成長。

我們在辦完每個活動後都會發回饋表單詢問大家對活動的意見與滿意程度,在這些匿名的回饋或是日常的閒聊中,可以知道大家真的都很喜歡這些活動,這無疑是我的榮幸。

其實在接幹之前,我並沒有太多籌辦活動的經驗,唯獨我過去為了強迫自己社交而參加很多的迎新、營隊等等,然而參加活動是一回事,與籌辦的經驗還是很不一樣;而這一年主辦了這麼多場牽涉到數十人的活動,如果沒有發生任何大到值得拿來閒聊的過錯已經是足夠了不起的成就,我們2還能妙手偶得幾場讓大家耳目一新的佳作,更是難得;也許是恰好我的特質很符合這樣性質的工作,但更要感謝我的趴呢與所有蛋研 31 屆的夥伴。

平等的合作

或許是我見識淺薄吧,在我的人生經歷中很少看到真正平等而又有效率的合作關係。學生常見的合作模式如正副社、總副召,都隱含了上對下的階級關係;即使是多個總召,或團隊內表面關係平等,仍然多有隱微可見的強弱關係;若無強弱關係,也多是在一開始團隊就分工分得逕渭分明,最後再合併各自工作的成果。

想想也滿合理的,一段平等的合作關係受到彼此能力、想法與積極程度很大的影響,如果合作對象的能力不強又很積極,就得不斷的拒絕或改善對方的提案;如果對方能力足夠但因為忙碌於其他事情或種種原因而沒有心力認真合作,自然也不會有好的合作體驗;最後即使能力與積極程度彼此相稱,討論一件事沒有共識時,就得花很多時間與心力去說服對方,以找出最好的解決方式。

所以前述的強弱關係,不管是因為能力、積極程度的差距而自然發展出來的,還是因為原本位階就有高低之分,又或者是成員之間有意識的退讓,都是為了降低因多頭馬車而造成的溝通成本;同樣的,先分工也是讓彼此的工作盡量的不重疊,以避免爭執。

正因為能力、想法、積極程度三者都合的對象太難找了,如果礙於人情而無法發展出明顯的強弱關係,則多數的合作會以不滿作結;即使強弱明顯或分工明確,私以為這也不是健康的合作,彼此的想法只有部分或甚至沒有接觸,如果只是為了「完成任務」那自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彼此真誠不保留的討論,是不是能激盪出更有趣,超出一個人所能想到的火花呢?

後者就是我在蛋研這一年當活動副社所體驗到的。

趴呢

說來有趣,我趴呢跟我從來沒有認真的在每個活動時先討論誰做哪一部分,但在討論的過程中彼此很自然而然的就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我們的第一個合作的活動是剛接幹時,暑假的幹部出遊。我們在來回討論中決定了要在淡水老街玩食物賓果,因為遊戲是我提的,我就初步擬了玩法的大綱給她看,我趴呢提了一些意見,提議加入任務格的玩法,而我也從善如流;在我做好賓果板的初版後,她則加上背景圖片大幅美化;我確保當天活動的細節不會出任何紕漏,而她關注、照料每個參加的人的情緒,並去陪伴落單的人,而這些分工都不是事先溝通的結果,而是順著討論就發現自己可以去做哪一項工作。

礙於篇幅,就不一一這樣細述每個活動的合作歷程,而且行文至此發現實在太難把整個合作過程中的那種分工順暢、想法相似的氛圍以幾筆描繪清楚。

舉一個抽象的例子,如果我提議了 A,通常一般人會先想一下 A 可不可行,或是問我為什麼要提 A,那 B、C 怎麼樣;而我趴呢會很自然的跟我討論那 A 的下一步 A-2、A-3 要怎麼辦,有沒有 A2-2 的可能,而她提的可能也是我想到一半但還沒有打出來的想法,我完全不需要解釋我的想法,我們就這樣來回把 A 的所有可能和細節都討論完,最後如果發現不太可行,再回頭去討論 B、C 的可能。

在籌幹部的最後一個活動時,我問我趴呢,她覺得我們是相似還是互補?沒頭沒腦的問題她卻給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答案:「想法相似,個性、能力互補」沒錯,我們對活動的想法與事情的看法都非常的接近,使得我們在討論、規畫活動時彼此都不需要有太多的折衷就可以很快的達到共識;她在團體內的親和力,以及照顧每個人情緒的能力是我完全無法比擬的,然而我對細節的嚴謹與細心也使得活動得以順暢無虞的進行。

前面提到我原本並沒有籌辦過很多活動,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很容易顧慮東顧慮西:這個想法大家會喜歡嗎?那樣做會不會造成大家麻煩?如果是一個人,光是煩惱這些大概就被壓垮了吧。還好我和趴呢一直是密切無保留的交流,任何想法,如果對內有獲得另外一個人的認同,對外也就可以自信、無懼的推行活動,這是我擔任這個職位長久以來始終沒有感受到壓力的主要原因。

下一篇關於辦活動的心得,請見 蛋研 (3) - 催化劑


  1. 週是台大常見的活動,以一個禮拜為單位,科系、社團或友會的學生在校園裡面擺攤販賣東西,蛋研社的週自然就是賣我們自己做的蛋糕了。 ↩︎

  2. 本篇文如果只提到「我們」都是指我與另一位同為活動副社的趴呢;如果「我們這屆」則是指蛋研 31 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