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幾年的日子裡,時常使我叩問不止的大哉問之一就是:資工系的生活,和其他科系有什麼不同?

我在和外系的朋友們聊起學校生活時,總會有種如身處異鄉的荒謬感,許多資工系學生視之理所當然的事情,其他科系的朋友卻完全不能理解;反之,當我分享外系朋友的生活時,系上的同學則當作天方夜譚在聽,或許可以理解,但那種生活距離我們似乎過於遙遠而無法感同身受。

台大一共有 12 個學院、56 個科系,各系百花齊放,僅僅只是人數一項就有很大的差異,有些系僅二三十人一屆,比高中的一個班級人數還少,沒幾天就可以摸透所有同學的名字、外表;有些系如資工系一個年級一百五十人上下,到畢業時有一半同學的長相與名字對不起來是常有的事。更不用說更基本且深遠的差異,例如文理組、性別比,或是因為傳授不同的知識,所帶來的不同的價值觀。1

當然,要窮盡心力去探討每一項差異如何造成科系之間的不同是非常浩大,近乎人力不可完成的工程;但若僅僅只是描寫單一科系本身獨特的文化,就顯得平易可行得多了。

出於某些原因,我一直沒有把自己當作是純粹的資工系學生;也許是因為這樣,我可以用一種旁觀者的角度觀察系上的同學、環境,乃至整個系的文化。時日漸增,愈有心得,恰逢大學最後一學期修讀《文化人類學》,我便訪問了十數位橫跨不同屆的系上朋友,搭配大學三年的觀察,寫成了這篇《台大資工系民族誌》作為期末報告。原文在這

恰逢一代新人換舊人的升學季,於是將這篇民族誌做了一些微小的修改,依章節拆成數篇發表到部落格,希望能對後進的學弟妹有所助益。

雖然原文破萬字,整篇文的重點可以在三段內就講完:

寫程式這項技能(當然,無疑是資工系最重要的技能之一),由於其本身的性質,也因為天賦或者經驗的差距,使得一開始程度的落差就已經是肉眼可辨,在實力落差極大的環境下,也就茁壯了所謂「裝弱」與「崇拜電神」的風氣;而為了追趕前段班的人,大家則會抱團討論課業,加上程式作業的特殊性質,以及系館絕佳適合討論的交誼廳,都極大程度的助長了討論課業的風氣。

雖然系館讓大家可以盡情地交流課業、情感,但也因此將資工系分成了兩群人,使得來系館的人在互相討論中持續的成長;不常去系館的人,由於缺少強者與實體的討論空間,實力近乎原地踏步。然而因為系館的助益這麼大,也讓資工系的人被綁死而很難離開系館的交友圈。

從討論課業佔生活這麼大的比重,可以看出資工系的課業壓力很大,但是因為寫程式的性質可以輕易地引發人的興趣,甚至是讓人進入心流這種全神貫注的心理狀態;另一方面也因為穩定的出路,大部分人並不後悔選擇資工系就讀。許多刻板印象認為資工系的人不善交際,對於台大資工系的人而言,他們之中的許多人並不是不善溝通,而是比較不擅長聊工作(課業)、程式以外的話題。

以上是簡單的導讀,至於詳細的敘述與介紹還請看倌們自行點進以下的文章閱讀~

這一系列文,獻給過去、現在、未來是台大資工系的學生,也獻給與自己不同科系的生活懷有好奇心的人們。

目錄

台大資工系紀實與心得 - 前言與導讀

台大資工系紀實與心得 (1) - 天賦與實力的落差

台大資工系紀實與心得 (2) - 討論課業的風氣

台大資工系紀實與心得 (3) - 系館

台大資工系紀實與心得 (4) - 課業壓力與刻板印象

台大資工系紀實與心得 - 後記


  1. 舉例而言,法律系、社會系在意的價值諸如廢死、女權,就與獸醫系在意的動保議題很不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