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回顧
大一的回顧文拖到大二寒假才寫已經令人髮指1,大二的回顧文居然都快畢業了才發更是駭人聽聞,固然是因為懶癌發作而未動筆,然而大二這一年作為人生目前為止最快樂的一年,遲遲不想寫回顧文,也是一種很複雜的心情:如果用具體的文字記錄這段經歷,是不是反而摧毀了回憶本身特有的朦朧美?況且,我怎能自大的認為我可以用文字去承載一整年的點點滴滴?但人的記憶終究有限,且回憶隨著時間而愈來愈模糊,姑且就還是來寫一些回顧吧。
修課
不免俗的先提一些課業的部分吧。
我一直有想要雙主修法律的夢想,然而大一因為簽不到法律系的課2,就沒有認真準備雙主修的考試,但也因此多了一年的緩衝可以好好思考這件事。在大一一整年中常常慮及此事,愈來愈傾向放棄3,而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暑假實習的單位問我要不要在大二的學期中繼續工作,能多一份收入4對我而言是相當大的誘惑,但勢必就要為了兼顧工作而壓低修的學分數,也就離雙主修的路更遠。最後我延續了實習,順勢就放棄了這個高三以來的夢想。
放下執著的同時,倒也多了更寬廣的一片天空可以更自由的選擇我有興趣的課程。雖然不再想要雙主修法律,但對法律的興趣沒有變,所以我修了憲法與刑總一、二;高中就對管理學很有興趣,加上實習接觸到不少公司實務的運作,故也多修了幾堂管院的課。
再值得一提的是我上了一整年盧桂珍老師開的國文課,講授的是老莊哲學,老師上課不拘泥於文本,且因著她過人的親和與關懷力,總能將溫暖照入學生心扉,學生都很樂於和她分享自己的煩惱。太陽底下本無新鮮事,大學生的煩惱不管隔了幾年,不外乎是一些同樣的事情,而聽老師信手拈來這些過去學生的生命故事,並與老莊的理論相互映照,彷彿自己的煩惱也因此而緩緩消融。這堂課的時段是星期五下午,恰好洗去了我一整個禮拜以來在課業、社團與實習的疲憊。5
算一算,我這一整年修的學分數也不少,二下更是修了 25 學分,還導致了四學期以來最崩潰的期末,但也是如此才開啟了提早畢業的契機;而資工系的學分少於外系的學分,這無疑也是快樂來源之一:我本來就不是一個甘於單調的人,系上同學避之唯恐不及的外系課,對我反倒是很好的調適,而這一年能夠有法律、管院乃至老莊思想的灌溉,讓我在資工系繁忙的課業之中有片刻可以喘息的空檔。在實習中我確定了未來工作的方向,是系上甚少著墨的領域,因此修資工系的課在大二以後,對我而言,也就僅僅是為了畢業而已,當然我也不否認修系上的課仍然有其樂趣,但想想那些課的負擔之重,於我還是能避則避吧。
綜上所述,這一年的課表,不論是內容或負擔量,對我而言都是挺滿意的,也有不少收穫。
實習
實習和找實習,挺意外的成了一部分的大二生活。
前面提到我繼續待在暑假的實習單位,不過沒多久就遇到國泰金控開了一個實習計畫,因為這個計劃給的薪水以學生而言實在不少,加上當時程式、技術都是自學來的,雖然總是可以搭出可以運作的架構,但是總覺得應該要去大公司看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是怎麼做的,其實那時的想法是有點過於天真了,大公司不見得就在技術上比較先進或完善;但最後的確收穫和預期相符,倒也是運氣很好。
於是,大二上學期的後半段就微妙的同時做兩個實習,但也沒持續多久,因為在 NTU COOL 的工作遇上很大的瓶頸,而做兩份實習對那時的我算滿吃力的,同時我又對國泰的工作做得挺有興趣的,後來就淡出了 COOL 的這份實習,之所以用「淡出」,是因為我沒有提出辭呈,也沒有解釋為什麼沒去,而 COOL 的同事也很知趣的沒有追問。回顧我大學三份實習,不謙虛的說,每一份工作都有可圈可點,超乎主管期待的表現,然而在 COOL 的這份實習虎頭蛇尾,對比之下的確是滿糟糕的汙點。
在國泰實習是技術成長最快、開最多眼界的時期;不過撇除實習的收穫,我大二若不是與蛋研的人混,就是在系館和同學討論課業,偶爾和老友相聚,甚少有獨處的時間,然而上班日的中午,我一個人走在信義區的永吉路 30 巷,一邊感受著身旁上班族的喧囂與匆忙,一邊物色要踩雷哪間沒吃過的餐廳,短短一個半小時卻是我一整個禮拜中少數可以專注跟自己相處的時候,而這種獨處的快樂是無法輕易被其他體驗所取代的。
國泰的實習只簽到六月底,於是在下學期時我就開始尋找升大三暑假的實習。雖然國泰是大公司,進去後我才發現軟體部門也是很接近新創的風氣,而且因為在進行數位轉型的緣故,很多技術都是處於從零到一,建立或引入的階段,這樣的環境當然對我這種菜鳥實習生而言可以學到最多東西,不過也仍然會想要見識真正的大公司團隊,所以找第三份實習時我海投了十幾間公司,幾乎都是以大公司為主,最後也如願的拿到了 intel 的 offer。這段歷程我分享在 ptt,得到不少迴響,也是到這時候我才對於自己在程式上的實力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認知。
社團
大二一整年很重要的社交圈當然就是蛋研社,由於是核心幹部之一,在蛋研的生活非常充實忙碌,加上團隊感情好,大小聚會不斷,完全的滿足了我這一整年的社交需求。
撇除在蛋研系列文中提到的活動副社的職責以外,我也參與下學期蛋糕週籌備產品的行列,以及教了一堂社課,雖然因此而失學近兩個禮拜,很開心在社團生活中並沒有留下任何遺憾。
其餘關於收穫、感想或甘苦談,在蛋研系列文都寫得很清楚了,就不在此贅述。
平衡
回顧這一年所做的事情,也就是在課業、實習和社團三個圈子之間互相平衡,每個圈子都有各自挑戰的地方,但也因此讓我可以非常容易地活在當下。在大一回顧文中提到有一段時期我因為生活重心單一而過得不太快樂,而大二恰好是完全的相反,我一直能不偏不倚的同時兼顧這三個圈子,偶爾會在某個圈子遭遇挫折或不快,也能很快的在另外兩個圈子找回快樂。
我在被習慣的快樂一文中曾提到快樂的其中一種方式是將大的快樂分成多次享受,大二這一年就遵守著這樣的規律:雖然每個圈子都有很讓我享受的快樂,但我不會過度依賴某個圈子,能夠以一種較為瀟灑的姿態遊走在各個生活圈,也就能因此專注在每個當下,這也體現了我和朋友一再閒聊到我所謂「追求經驗多元化」的人生觀,這是另一篇文的範疇,照例在此按下不表。
前面花了一些篇幅談國文課得以讓我沉浸的老莊思想和實習的獨處,雖然時間都不長,卻能讓我很有效率的充電,其實也是因為生活的其他時候太過充實,而使得這些短暫的片刻更為珍貴,就像被習慣的快樂一文裡面提到的,正是稀缺性使得我們對快樂有更敏銳的感受。
我在大二時便想過,這一年的模式無法複製到大三:社團要卸幹;而學分的限制也沒辦法讓我在大三時還可以修這麼多資工系以外的課;隨著畢業日期的逼近,要再拓展生活圈也不容易,也因此更顯得這一年的生活可貴,而大三的生活也應證了這樣的想法無誤,幸好我在當時就已有這樣的預測,才能更珍惜那些讓人平靜、快樂的片刻。
-
這裡的令人髮指是趣味性的誇飾用法,在我各篇文章中應該可以看到不少這種刻意誤用成語的痕跡,後面的駭人聽聞同理。 ↩︎
-
法律系的課一向排外,加上想雙主修法律系的人不少(多半是政治系和其他文組科系),所以加簽名額就更難搶了。 ↩︎
-
為什麼想雙主修法律,還有我放棄的理由是什麼還滿值得寫的,但非本文重點就暫且先略過,之後有機會再另開一篇文。 ↩︎
-
談競爭的 The Road Less Travelled 一文也多少是受到這堂課的薰陶而寫出來的。 ↩︎